差异化路线成为光伏组件企业发展的关键

2020-09-28 21:08:14

光伏组件企业集中度在进一步提高,根据统计,2020年上半年TOP10组件企业出货量在国内产量占比约为70%,而2019年这一数据为64%。其中,TOP3企业组件出货量占前十企业总出货量的45.3%,一线企业的竞争力持续提高。

在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下,差异化路线成为光伏组件企业发展的关键。

全球化布局下,国内、国外各有侧重

尽管年初受到“黑天鹅”事件的影响,但光伏组件企业的出货似乎并未受到波及,与去年相比大部分企业出货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。其中隆基组件出货量大涨105.6%,跃升至全球第二位。

近年来,在全球化的发展策略下,海外市场成为我国光伏组件企业的重点布局领域,组件海外出货占比逐步提升。根据PV Infolink的数据,2019年前十大中国组件企业组件出口规模共计约47.6GW,其中晶科能源、晶澳、阿特斯、天合光能和东方日升进入TOP 5。

而根据海关的数据,今年1-5月晶科能源再次卫冕组件出口冠军,共出口3.57GW,晶澳以2.94GW排行第二。天合光能和阿特斯分别位列第三、第四,二者相差不大。

晶科能源组件海外出货已连续多年大幅领先国内,2018年晶科海外组件出货占比近80%,2019年晶科的海外出货占比高达83%,据预测2020年其海外出货有望提升至85%。据不完全统计,今年年初至今晶科能源在日本、越南、迪拜、智利等多地签署了项目供货协议,总规模超2GW。此外,晶科还与澳洲当地的经销商签署了组件供货协议。

阿特斯财报显示,在今年第二季度,阿特斯向全球80多个国家运送了2.9GW组件。按收入排名,前五个市场分别是美国、日本、中国、西班牙和澳大利亚。

反观国内,央企集采订单是组件企业营收的主要来源之一,今年包括大唐、华能、华电等在内的大型央企开展了约21.7GW的组件集采。从中标情况来看,一线企业中隆基、晶澳、天合成为大赢家,共占据了56%的份额。其中,隆基共收获5.43GW,晶澳拿下4.28GW,天合以2.45GW排行第三。

在TOP5企业中,央企大单并未全部被一线组件分食,亿晶光电和环晟光伏分别中标了超2GW的项目,位列第四、第五。此外,东方日升和英利中标规模均突破1GW。

晶澳科技国内、国际市场布局较为均衡。根据上半年组件出货数据来看,晶澳海外组件出货量3.91GW,占总出货量的71.65%。而从国内市场来看,晶澳拿下了近4.3GW的央企集采订单,势头迅猛。

在中标的TOP 10企业中,晶科能源以680MW中标规模排行第九。阿特斯仅中标了中国能建50MW项,无缘前十。

而在重要的带货渠道——光伏电站开发上,晶科收获颇丰。根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整理,在今年共59GW竞平价项目中,隆基收获了1.37GW,晶科能源取得了超1.1GW的成绩。作为较早发展电站开发业务的正泰,拿下了1.1GW左右的项目。此外,天合和晶澳也各有收获。

与上述企业相比,阿特斯更侧重在海外电站开发。据了解,截至6月30日,阿特斯处于项目开发后期的太阳能电站总量约4.2GW。其中,北美1544MW、拉丁美洲1539MW、EMEA(欧洲、中东、非洲)383MW、日本220MW、亚太地区547MW。阿特斯截至6月30日在建太阳能电站项目总量839MW,其中拉美732MW、北美32MW、日本70MW、亚太5MW。

三个环节一体化vs两个环节一体化

今年7月份以来,受硅料价格跳涨带来的电池组件涨价潮终于趋于稳定。与硅料企业的市场定价权相比,组件企业在产业链的话语权较低,深受“卡脖子”之痛,这也让企业看到垂直一体化路线的重要性。

实际上,全球前五组件企业均选择的是垂直一体化路线,从各企业的产业链产能来看,晶科、晶澳布局相对均衡。隆基硅片产能优势明显,天合光能和阿特斯产能侧重在电池、组件端。

而从今年以来组件的扩产情况来看,企业的一体化布局主要分为硅片、电池、组件三个环节一体化和电池、组件两个环节的一体化。

细分来看,晶科、隆基、晶澳三家企业扩产项目涵盖硅片、硅棒、电池、组件等环节。截至目前,晶科共扩产10GW硅片,17.5GW+电池和17.5GW组件;隆基持续保持其硅片产能的优势,今年共扩产了75GW单晶规模、硅片项目,电池项目扩产16GW,组件扩产10GW;晶澳单晶硅棒、硅片扩产超40GW,电池和组件扩产规模基本持平,在13GW左右。

晶澳科技董秘在会议交流中表示,不管是三个一体化还是两个一体化,企业都是综合了自身的情况进行的规划,目前晶澳还是坚持三个环节一体化。

而天合光能、东方日升和正泰新能源的扩产集中在电池、组件两个环节,阿特斯今年以来扩产项目未涉及电池产品。

此前,天合光能在会议交流纪要中表示,公司未来计划继续保持倒金字塔产能结构,组件产能最大,电池保持组件产能50%以上,硅片产能就保持现在3GW 左右。

东方日升将扩产瞄准辅材,侧重于延伸产业链。今年8月份,东方日升在义乌经济开发区签约了智能接线盒及辅材项目、斯威克年产3亿平米胶膜项目。

在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的情况下,组件企业已形成一定的壁垒,因此追逐一体化更需量力而行,找到自己擅长的路线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。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